教育教学

相关链接:

教室安排

课程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研究生教育 > 课程信息

药物设计方法学  182M2001H

学期:2016-2017学年秋 | 课程属性:一级学科普及课 | 任课教师:李学兵等
课程编号: 182M2001H 课时: 40 学分: 3.0
课程属性: 一级学科普及课 主讲教师:李学兵等
英文名称: Methodology of Drug Design

教学目的、要求

药物设计方法学旨在学习药物从发现到上市的过程,以及新药研究开发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着重学习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先导化合物的优化、临床前新药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前药的设计与应用、构效关系、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等方法, 使学生了解、熟悉、掌握药物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概念,为进一步从事药物设计与开发奠定基础。

预修课程

生物化学、有机化学、药物化学

教 材

药物设计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徐文方,2007年第一版)

主要内容

绪论 (1学时,教师:李学兵)
1.药物发现的几个历史阶段
2.药物设计学的形成与发展
3.药物设计学的现代技术与前沿领域
第一部分:药物设计的生命科学基础(2学时,教师:李学兵)
1.1药物作用的靶点
1.2药物与生物大分子靶点的相互作用
1.3生物膜与药物跨膜转运
第二部分:细胞间的信号转导及内源性生物活性分子与有关药物设计(6学时,教师:李学兵,施一)
2.1基于细胞间信号转导的药物设计(3学时,教师:李学兵)
2.1.1细胞间的信号转导
2.1.2基于调节第二、三信使的药物设计
2.1.3基于基因调控机制的药物设计
2.2机体内源性活性肽的药物设计(3学时,教师:施一)
2.2.1肽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类肽的设计原理与方法
2.2.2构型限制性氨基酸的设计,肽链骨架的修饰和肽二级结构的模拟
2.2.3脑啡肽类似物和肾素抑制剂
第三部分:以核酸和蛋白酶为靶点的药物设计(6学时,教师:李学兵,施一)
3.1基于核酸原理的药物设计(3学时,教师:李学兵)
3.1.1核酸的结构及其生物合成
3.1.2代谢拮抗类抗肿瘤、抗病毒药物设计
3.1.3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设计和反义核酸
3.2以酶为靶点的药物设计(3学时,教师:施一)
3.2.1酶的分类,酶促动力学特征和激活与抑制
3.2.2酶抑制剂的设计原理、发展与分类
3.3.3 ACE,HIV逆转录酶,COX-2,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第四部分:基于药物代谢原理和生物电子等排原理的药物设计(6学时,教师:李学兵,李中军)
4.1基于药物代谢原理的药物设计(3学时,教师:李学兵)
4.1.1前药概念,前药原理,前药设计的目的与方法
4.1.2软药的概念及其应用
4.1.3孪药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应用
4.1.4靶向抗癌前药的设计
4.2基于生物电子等排原理的药物设计(3学时,教师:李中军)
4.2.1生物电子等排体,Grimm氢化物取代规则,经典与非经典生物电子等排体分类
4.2.2经典生物电子等排体取代
4.2.3非经典生物电子等排体类型,Me Too药物概念,优点及设计策略
第五部分:基于组合化学技术及化学基因组学原理的药物设计(12学时,教师:李中军,施一)
5.1基于组合化学库的药物设计(3学时,教师:李中军)
5.1.1组合化学基本概念与一般合成方法
5.1.2组合化学库的种类及构建
5.1.3组合化学库的高通量筛选技术
5.2基于化学基因组学的药物设计(3学时,教师:李中军)
5.2.1化学信息学基本概念,化学数据分析与化学数据库构建
5.2.2类药化合物与ADMET
5.2.3化学基因组学与药物设计
5.3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6学时,教师:施一)
5.3.1分子模型及计算方法
5.3.2Hansch方法,3D-QSAR研究的基本过程,药效团概念及应用
5.3.3基于生物大分子靶点结构的药物设计
5.3.4虚拟筛选技术
第六部分:新药开发的基本途径与方法(3学时,教师:李中军)
6.1人类功能基因组学、重大疾病相关基因的发现与表达
6.2先导化合物发现的基本途径及其结构优化
6.3临床前药物体内外药效学评价,临床前安全评价,药物临床研究
考试(3学时)

教学手段与方法: 课堂授课
考核方式:课堂表现(15%)+ 课后作业(15%)+ 闭卷考试(70%)

参考文献

1. 药物设计学(人民出版社,徐文方,2015年第二版)
2. 药物设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仇缀百,2008年第一版)

授课时间: 星期五, 第5、6、7节
授课地点: 教2-323
授课周次: 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大学

地址:北京市怀柔区雁栖湖东路1号 邮编:1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