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相关链接:

教室安排

课程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研究生教育 > 课程信息

生物考古  144M2024H

学期:2016-2017学年秋 | 课程属性:一级学科普及课 | 任课教师:胡耀武等
课程编号: 144M2024H 课时: 40 学分: 2.0
课程属性: 一级学科普及课 主讲教师:胡耀武等
英文名称: Bioarchaeology

教学目的、要求

预修课程

教 材

主要内容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可以作为研究生院研究生的选修课,也是科技考古专业研究生的主要基础课之一。主要内容是讲述现代生物学、地球化学等自然科学技术手段如何在古代生物材料研究中的应用,加深对消逝世界——古代人类社会等诸方面潜信息的提炼。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生物考古学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通过文献阅读和课堂讨论相结合,基本了解目前生物考古的研究前沿和热点,对人类的起源、进化以及发展史等方面有初步认识。本课程的开设,将为本专业学生学位论文的开展奠定基础,对非专业学生扩大知识面、增强生物考古的研究兴趣也具有积极影响。

预修课程 (略) 
教  材 (略) 
主要内容 


预修课程 (略) 
教 材 (略) 
主要内容 
课程编号:02204Y 课程属性:学科基础课 学时/学分: 60/3
预修课程:生物学、考古学基本知识


内容提要:
第一章:导论(2学时)
生物考古的基本概念以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人类的起源与进化(10学时)
第一节:从形态学角度概述人类从猿到人的发展过程(2学时)
第二节:现代生物技术在以上研究的应用(2学时)
第三节:研究进展(2学时)
文献阅读和课堂讨论1次(2学时)
教学片1次(2学时)
第三章:古代人类食谱分析和迁徙路线的探索(24学时)
第一节:人骨的微量元素分析(4学时)
第二节:人骨的稳定同位素分析(4学时)
第三节:残留物分析(4学时)
第三节:人类迁徙活动的探索(3学时)
其中,文献阅读和课堂讨论3次,穿插在课堂讲述之后(4学时)。参观校化学院实验室、农科院稳定同位素实验室各1次(4学时)。教学片1次(1学时)。
第四章:人骨的成岩作用(6学时)
第一节:人骨的成岩作用(2学时)
文献阅读和课堂讨论1次(2学时)
教学片1次(2学时)
第五章:古代人类疾病分析(6学时)
第一节:形态学鉴别人类的疾病(2学时)
第二节:分子手段鉴别人类的疾病(2学时)
文献阅读和课堂讨论(2学时)
第六章:古代DNA研究简介(6学时)
第一节:古代DNA分析(2学时)
第二节:古代DNA的污染(2学时)
文献阅读和课堂讨论(2学时)
第七章:农业的起源研究(6学时)
第一节:农业起源的研究现状和基本理论(2学时)
第二节:农业起源研究的最新进展(2学时)
文献阅读和课堂讨论(2学时)

。



参考文献 
撰写人: 胡耀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撰写日期:2008年6月


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文献:
诸专业期刊中的有关研究论文 
教师简介 (略) 
教师简介 (略)

参考文献

授课时间: 星期二, 第5、6节
授课地点: 学1-121
授课周次: 10、11、12、13、14、15、16、17、18、19

授课时间: 星期四, 第5、6节
授课地点: 学1-121
授课周次: 10、11、12、13、14、15、16、17、18、19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大学

地址:北京市怀柔区雁栖湖东路1号 邮编:1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