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相关链接:

教室安排

课程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研究生教育 > 课程信息

环境微生物实验  083M5006H

学期:2016-2017学年秋 | 课程属性:实验课 | 任课教师:张洪勋等
课程编号: 083M5006H 课时: 40 学分: 1.0
课程属性: 实验课 主讲教师:张洪勋等
英文名称: Experiments of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教学目的、要求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研究生熟悉环境中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形态,牢固掌握环境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也使同学们初步掌握微生物对环境中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环境监测中的微生物学相关方法和一些基础的环境微生物学分子分析技术。此外,也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环境微生物学课的理论知识,培养观察、思考及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迪同学们的创新思维。 
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训练,掌握环境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及有关利用微生物降解环境中的污染物和环境监测及分析中微生物学的相关方法。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勤俭节约、爱护公物和相互协作的优良作风。 

预修课程

教 材

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 
实验一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和原核微生物个体形态观察 
1、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2、细菌的单染色法 
3、细菌、放线菌和蓝细菌的个体形态观察 
4、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别 
5、霉菌的形态和结构观察 

实验二 微生物纯种分离技术 
1、培养基的配制 
2、灭菌法 
3、微生物的平板划线法 
4、稀释涂布分离法 
5、微生物的菌种保藏 

实验三 微生物对环境中难降解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 
1、微生物对染料废水的降解 
2、微生物对含酚废水的降解 
3、微生物对环境中纤维素的降解及其转化 

实验四 生物反应器在处理污染物中的应用实验 
1、染料废水在生物反应器的降解 
2、农药废水在生物反应器的降解 

实验五 环境监测中的微生物学方法 
1、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2、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 
3、生化需氧量(BOD)的测定 
4、废水可生化性评价 

实验六 环境微生物学基础分子分析技术
1、环境样品中微生物DNA的提取方法 
2、DNA琼脂糖凝胶电泳
3、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核糖体 RNA基因扩增

参考文献

教学参考书: 
王家玲 《环境微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程树培《环境生物技术实验指南》南京大学出版社 
李阜棣等《农业微生物学实验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 
奚旦立等《环境监测》高等教育出版社 

授课时间: 星期六, 第1、2、3、4、5、6、8节
授课地点: 学3-341(环境微生物实验室)
授课周次: 2、3、4、5、6、7、8、9、10、11

授课时间: 星期日, 第1、2、3、4、5、6、7、8节
授课地点: 学3-341(环境微生物实验室)
授课周次: 2、3、4、5、6、7、8、9、10、11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大学

地址:北京市怀柔区雁栖湖东路1号 邮编:1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