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相关链接:

教室安排

课程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研究生教育 > 课程信息

遥感科学-A  081M1009H-A

学期:2016-2017学年秋 | 课程属性:一级学科核心课 | 任课教师:姜小光等
课程编号: 081M1009H-A 课时: 60 学分: 4.0
课程属性: 一级学科核心课 主讲教师:姜小光等
英文名称: Remote Sensing Science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为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的核心课程,也可作为地理学、生态学、环境学、地质学、海洋科学及大气科学等相关专业研究生的选修课。课程系统介绍遥感科学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理论体系与技术方法,并从可见光/近红外遥感、短波红外遥感、热红外遥感、主被动微波遥感等方面,深入分析不同类型传感器的成像机理、特点和研究方法,以及最新研究成果、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及从事相关专业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预修课程

教 材

主要内容

第一章 遥感科学的发展
发展历史、前沿研究领域、研究热点及进展趋势
第二章 遥感对地观测系统 
航天对地观测系统、航空对地观测系统
第三章 遥感原理概述
遥感的基本概念、术语、电磁辐射与度量、电磁辐射定律、电磁波与地表的相互作用
第四章 遥感数据基本特征
遥感数据的特性、地物目标的特性
第五章可见光近红外遥感
成像原理、图像特征、分析方法
第六章植被遥感模型
混合象元模型、几何光学模型、辐射传输模型
第七章土壤和冰雪的遥感模型
土壤和冰雪的反射特性及遥感模型
第八章大气效应及其纠正
大气光学效应、大气纠正
第九章热红外遥感
热红外遥感基本原理、地表温度热红外遥感反演方法与模型
第十章 主动微波遥感
主动微波遥感基本概念、原理、雷达遥感系统、雷达遥感应用
第十一章 被动微波遥感
被动微波遥感基本概念、原理、被动微波系统及应用
第十二章光学传感器定标
光学遥感载荷实验室定标、在轨星上定标、在轨场地定标、在轨交叉定标
第十三章 遥感真实性检验
遥感真实性检验的概念、意义和目的,真实性检验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真实性检验系统框架和功能

参考文献

赵英时等,《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科学出版社,北京,2013。
F. Becker, 《Technology, Methodology and Physical Fundamentals in Remote Sensing Earth Observation》, European academic editions, 2011.


授课时间: 星期二, 第1、2节
授课地点: 教2-206
授课周次: 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授课时间: 星期四, 第1、2节
授课地点: 教2-206
授课周次: 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大学

地址:北京市怀柔区雁栖湖东路1号 邮编:1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