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相关链接:

教室安排

课程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研究生教育 > 课程信息

工程地质学  075M4001H

学期:2016-2017学年秋 | 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 | 任课教师:胡瑞林等
课程编号: 075M4001H 课时: 60 学分: 4.0
课程属性: 专业核心课 主讲教师:胡瑞林等
英文名称: Engineering Geology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通过理论教学和实习,在本科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工程地质学基本概念,深刻了解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规律,深入认识各类典型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形成机制,掌握各类工程地质问题的研究方法和分析评价方法,培养工程地质问题综合分析能力。

预修课程

普通地质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岩土力学

教 材

主要内容

第一章 概述 工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任务及在工程建设中的意义;工程地质学与其它学科间的相互关系,中国工程地质学发展历史、现状和研究前沿;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学的基本理论:成因论与演化论、结构控制论─工程地质力学理论、人-地相互作用理论。
第二章 土体工程地质 土的地质成因、成分、结构与分类;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土的构造与宏观非均质和各向异性;土的区域分布规律与特征,特殊土的主要工程性质。 
第三章 岩体工程地质 岩体工程地质特性的形成,工程地质岩组的划分;岩体的成因与结构类型,结构面的主要类型、自然特征及结构面强度特性;岩体工程质量评价方法;常规条件下岩体的力学与水力学性质;高地应力与动力条件下岩体的工程性质;风化岩、构造岩及软岩的工程地质研究。 
第四章 地下水  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地下水的成分及类型,土石的空隙性及水理性质,地下水的运动定律,地下水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典型地下水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坝基渗漏、隧道突涌水、隧道渗透大变形、岩溶地面塌陷、岩土体渗透变形、地下水与滑坡),地下水性质及对混凝土的侵蚀性。
第五章 地应力  基本概念,地应力的形成及类型,地应力场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地应力研究的工程意义,地应力大小的标志和判别,地应力工程地质研究的内容及分析方法,地应力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及对策。
第六章 区域地壳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基本概念,区域地壳稳定性工程地质分析的基本内容,活动断层的工程地质研究,地震稳定性工程地质分析,砂土液化机理及影响因素,砂土液化的判别方法,砂土液化的防护措施。我国主要活动断裂及区域地壳活动性分区特征。
第七章 边坡变形与稳定性分析 概述,边坡结构类型划分,边坡变形破坏基本模式,高陡边坡变形的动力响应特征,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边坡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与评价方法;滑坡工程地质研究,泥石流工程地质研究;边坡原位监测,防治边坡变形破坏的工程措施。
第八章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 概述,地下洞室开挖前后的应力特征,地下洞室围岩变形破坏模式分析,影响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地质因素,围岩压力,地下洞室围岩变形与稳定性的分析方法,改善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措施,深埋长隧洞与复杂洞群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第九章 地基稳定性评价与处理 地基岩土体主要类型,建筑物地基变形与稳定性,深厚覆盖层松散地基渗透稳定性与动力稳定性,地基处理与利用。 
第十章 工程地质技术方法概述 工程地质勘探技术,工程地质测试技术,工程地质监测技术,工程地质数值计算与信息技术,岩土体工程处理技术。
第十一章 当代工程地质前沿课题简介 高速远程滑坡研究,深基坑支护技术,岩土体结构力学,高陡边坡稳定性与动力响应研究,非常规油气开发地质工程,核废料的地质处置,地下油库工程,二氧化碳地质处置等。

参考文献

《工程地质学概论》,李智毅等编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0年。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张倬元等编著,地质出版社,2009年。
《工程地质学》,张咸恭编著,地质出版社,1979年(上册),1983年(下册)。
《工程地质学基础》罗国煜等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
《中国工程地质学》,张咸恭等编,科学出版社,2000
《滑坡学》,晏同珍等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0;
《砂土震动液化》,刘颖等,地震出版社,1984;
《中国活动断裂》,地震学会,地震出版社,1982
《工程地质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岩土工程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授课时间: 星期一, 第1、2、3节
授课地点: 教2-427
授课周次: 3、4、5、7、9、10、11、12、13、14

授课时间: 星期三, 第1、2、3节
授课地点: 教2-427
授课周次: 3、4、5、7、9、10、11、12、13、14、15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大学

地址:北京市怀柔区雁栖湖东路1号 邮编:1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