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相关链接:

教室安排

课程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研究生教育 > 课程信息

海洋化学检测/监测与研究方法  074M5003H

学期:2016-2017学年秋 | 课程属性:专业普及课 | 任课教师:潘大为等
课程编号: 074M5003H 课时: 30 学分: 2.0
课程属性: 专业普及课 主讲教师:潘大为等
英文名称: Marine Chemical Detection/Monitoring and Research Methods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为海洋化学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的专业普及课,同时也是海洋学各专业研究生的选修课。作为海洋化学专业普及课之一的海洋化学检测/监测与研究方法,是研究海洋各组分含量及测试方法的一门学科。它不仅是海洋化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研究和发展海洋科学的基础之一。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海洋中常量元素、营养元素、微量元素、放射性同位素、有机质等的分析检测;海洋环境监测内容及发展趋势;常用测试方法如原子吸收法、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质谱法及电化学法等方法原理介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海洋环境分析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为从事海洋化学研究打下基础。

预修课程

分析化学,仪器分析

教 材

《高等海岸科学》,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讲义,2013

主要内容

第一章 概论(2学时)
教学重点:海洋化学检测/监测与研究方法是海洋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和发展海洋科学的基础之一。
第1至2学时:
介绍海洋化学检测/监测与研究方法学科的定位,主要内容、方法及意义。

第二章 海洋化学检测/监测技术方法(9学时)
教学重点:海洋化学检测/监测是海洋环境保护的“耳目”和“尺子”,是一切海洋工作的基础。另一方面,海洋化学检测/监测内容复杂覆盖面广,是系统工程,是海洋开发持久健康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
第3至5学时:
介绍海洋化学参数(常量元素、营养元素、微量元素、放射性同位素、有机质等)、现有国家标准检测方法。
第6至8学时:
介绍现有海洋化学检测/监测仪器及未来发展趋势。
第9至11学时:
介绍海洋中其它介质如沉积物、生物体的检测/监测仪器、方法及未来发展趋势。

第三章 海洋环境检测/监测电化学新方法(6学时)
教学重点:电化学是研究电和化学反应相互关系的科学。如何将电化学方法运用到海洋环境监测将是本章的重点。
第12至14学时:
介绍电化学原理及方法、电化学在海洋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第15至17学时:
介绍现有海洋环境监测电化学仪器,界面电化学研究,以及海洋化学电化学检测/监测仪器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四章 海洋环境光电检测/监测技术及海洋环境多参数在线监测系统新进展(9学时)
教学重点:基于光电探测的海洋监测技术是近年来海洋监测/观测的主流方向之一。如何将光电手段运用到海洋环境监测将是本章的重点。将光电监测技术与海洋环境监测仪器研发及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这既是本章节的特色,也是本章节的教学难点。
第18至19学时:
介绍光电检测/监测的基本原理,各类检测技术的基本方法与手段。
第20至21学时:
介绍荧光技术在水体环境监测仪器研发及实际测试的应用。
第22至23学时:
介绍散射/拉曼测量技术、光谱分析技术用于环境监测仪器研发及实际应用
第24至26学时:
介绍光电技术在海洋环境仪器研发最新进展与系统集成实际应用说明。
第五章 海洋化学的研究方法(4学时,李学刚讲授,海洋所)
比较系统地阐述海洋化学的研究方法,教学重点是数据处理方法、平面图-剖面图做法、数理统计方法等,教学难点样品采集-储存-预处理、室内模拟、培养及围隔实验等手段和方法
第27至28学时:
  讲授数据处理方法、平面图-剖面图做法、数理统计方法等
第29至30学时:
讲授化学海洋学的研究样品采集-储存-预处理、室内模拟、培养及围隔实验等手段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赵进平,《发展海洋监测技术的思考与实践》,海洋出版社,北京,2005
(2)	孙福生,朱英存等《环境分析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11
(3)	毛跟年,许牡丹等,《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与分析检测》,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03。

授课时间: 星期二, 第5、6、7节
授课地点: 教2-321
授课周次: 16、17、18、19、20

授课时间: 星期四, 第5、6、7节
授课地点: 教2-321
授课周次: 16、17、18、19、20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大学

地址:北京市怀柔区雁栖湖东路1号 邮编:1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