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相关链接:

教室安排

课程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研究生教育 > 课程信息

大气辐射学  073M4007H

学期:2016-2017学年秋 | 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 | 任课教师:石广玉等
课程编号: 073M4007H 课时: 60 学分: 4.0
课程属性: 专业核心课 主讲教师:石广玉等
英文名称: Atmospheric Radiation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是为地学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提供的基础课。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1)地球大气中电磁辐射的产生和传输的物理过程及其理论;2)大气辐射活性成分,其辐射特性及其数学描述方法;3)电磁辐射与地气系统相互作用所涉及的主要物理和数学问题,解辐射传输方程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4)大气辐射理论的初步应用,地球大气系统的辐射收支及其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进一步从事大气辐射理论研究、气候变化理论研究、气候变化数值模拟研究和地学相关领域的遥感观测研究打下基础。

预修课程

高等数学、电磁学

教 材

石广玉:大气辐射学,2007,科学出版社。

主要内容

第一章	地球大气组成及其变化(3学时)
大气温度和压强垂直分布的基本结构。(0.5学时)
大气的主要成分,特别是与辐射过程有关的成分(包括气溶胶)的浓度及其变化。人类活动对现代大气成分浓度变化的影响。(2.5学时)
第二章	大气辐射过程与辐射性质(共12学时)
热辐射的基本定律,包括普朗克定律及其推论。热力学平衡和局地热力学平衡的概念。(3学时)
气体分子能级跃迁的基本类型以及所形成的吸收带的基本特征。分子吸收谱线线型的一般特征、与温度和气压的关系及其描述方法。(3学时)
地球大气气体分子的主要吸收带及其分布。分子光谱资料汇编的主要参数和应用。(2学时)
大气颗粒物散射性质的Mie理论,Mie散射的基本特征;Mie理论在描述大气气溶胶和云辐射特性中的应用。大气分子散射的Rayleigh模型及其基本特征。(4学时)
第三章	单色辐射传输问题的解(共12学时)
各类辐射量和辐射特性的定义。辐射传输方程的一般形式。(3学时)
平面平行大气辐射传输方程的几种解法,主要包括:离散坐标法、倍加-累加法、二流方法。(9学时)
第四章	辐射传输中的光谱积分(共9学时)
逐线积分方法。(1学时)
主要的规则带模式和随机带模式;随机带模式的假定和带模式参数的确定方法。(3学时)
K-分布方法,K分布参数的确定方法。(2学时)
非均匀路径的处理方法,包括各种换算近似和相关K分布假定。(2学时)
热辐射的宽带方法。(1学时)
第五章	地气系统辐射平衡扰动的简单模式表达(共6学时)
零维和一维能量平衡模式:模式的结构,各个分量的参数化方法,模式包含的反馈机制,模式对气候强迫可能出现的非线性响应。(3学时)
辐射对流模式的基本结构,模式中包含的主要气候反馈机制。(3学时)
第六章	气候变化的辐射强迫(共6学时)
辐射强迫的基本概念。主要的自然和人为辐射强迫因子及其辐射强迫。(2学时)
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和间接辐射效应的概念。(2学时)
辐射因子气候效应的其他评估指标:全球增温潜能。(2学时)
第七章	大气辐射研究进展(6学时)
复习、考试(6学时)

参考文献

Liou, K. N.:大气辐射导论,第二版,2004,气象出版社。

授课时间: 星期三, 第5、6、7节
授课地点: 教2-218
授课周次: 2、3、4、5、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大学

地址:北京市怀柔区雁栖湖东路1号 邮编:1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