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相关链接:

教室安排

课程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研究生教育 > 课程信息

分子病毒学  061M5025H

学期:2016-2017学年秋 | 课程属性:专业普及课 | 任课教师:孟颂东等
课程编号: 061M5025H 课时: 40 学分: 3.0
课程属性: 专业普及课 主讲教师:孟颂东等
英文名称: Molecular Virology

教学目的、要求

目的:本课程重点讲述病毒复制、传播以及病毒性疾病发病机制,并引入细胞生物学、免疫学、肿瘤学、植物病理学等交叉学科,将特定的专题与病毒学普遍概念相联系,让学生对病毒学历史、病毒感染与复制特征、致病机制与控制感染、疫苗与治疗、植物病害防治等有全面认识。通过对分子病毒学课程的学习,激发对病毒学和传染病研究的兴趣,为今后开展病毒学、免疫学、肿瘤学等研究提供专业基础知识和方法论,也为开展分子生物学等提供重要的研究工具。
要求:(1)掌握病毒基本结构、复制周期、感染病理及宿主免疫应答的基本知识;(2)了解艾滋病毒、肝炎病毒、流感病毒、SARS病毒、新发突发传染病病毒以及植物病毒等典型和重要病毒的基本特征、感染病理和免疫预防策略。(3)理解病毒作为生命最简单的特殊形式,与宿主互作的基本特性。

预修课程

分子生物学、免疫学

教 材

参考书: 1. Molecular Virology, by Susanne Modrow, Dietrich Falke, Uwe Truyen, Hermann Schätzl,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 2013. 2. Principles of Molecular Virology (5th Edition), by Alan J. Cann, Elsevier Academic Press, 2011. 3. 病毒学原理(I)-分子生物学,病毒学原理(II)-致病机理与控制,SJ.Flint等著,刘文军、许崇凤等译,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年 4. Plant Virology, (5th Edition) edited by Roger Hall, 2014.

主要内容

前言 (3学时,教师:孟颂东)
1、病毒学研究历史、研究主题、核心问题和研究意义
1.1 病毒学发现历史简介
1.2病毒的定义与特点
1.2.1 致病性
1.2.2 结构简单性
1.2.3 胞内寄生性
1.2.4突破中间屏障
1.2.5 噬菌体
1.2.6 病毒界定
1.2.7 分子生物学操作工具
1.3病毒粒子结构
1.4病毒基因组
1.5病毒分类及宿主
1.5.1  动物病毒的分类
1.5.1.1 经典系统
1.5.1.2 基因组分类
1.5.2  植物病毒的分类
1.6 朊病毒Prion
1.7 病毒以往研究中重要突破
1.8 现代病毒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病毒表达与复制
2.1病毒受体识别、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及基因组释放
2.2病毒基因表达与及基因组复制
2.2.1正链RNA病毒
2.2.2负链RNA病毒
2.2.3 DNA病毒
2.2.4 逆转录
2.3 病毒包装与释放、病毒传播
2.4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测
2.4.1直接检测
2.4.1.1 颗粒成像
2.4.1.2 血凝
2.4.1.3 血清学检测
2.4.1.4 病毒蛋白检测
2.4.1.5 病毒核酸检测
2.4.2 间接检测
2.4.2.1 噬斑分析
2.4.2.2 荧光聚焦分析
2.4.2.3 转化分析
2.4.2.4 终点稀释
2.4.2.5 感染中心分析
2.4.3 新方法
2.5 病毒的培养

第一部分(3学时,教师:孟颂东)
3、病毒感染病理、进化、免疫应答与防治
3.1细胞损伤的机制
3.1.1细胞凋亡与坏死
3.1.2 形态改变
3.1.3 基因组改变
3.1.4 病毒引发的疾病
3.1.5 自身免疫
3.2细胞因子合成、慢性炎症
3.2.1 干扰素
3.2.2 白介素
3.2.3 肿瘤坏死因子
3.2.4 趋化因子
3.3病毒对宿主的适应与病毒进化
3.3.1病毒突变
3.3.2 新基因与新功能
3.3.3 新发突发病毒感染
3.4抗病毒药物
3.4.1药物靶标
3.4.2各种治疗化合物
3.4.3 病毒耐药
3.4.4 新型治疗方法
3.5 免疫防御
3.5.1 天然免疫
3.5.2 获得性免疫
3.5.2.1 体液免疫
3.5.2.2 细胞免疫
3.5.3 免疫耐受
3.6疫苗与佐剂、递送系统
3.6.1 减毒疫苗
3.6.2 灭活疫苗
3.6.3亚单位蛋白疫苗
3.6.4 表位多肽疫苗
3.6.5 DNA疫苗
3.6.6 代表性抗病毒疫苗
3.6.7 疫苗佐剂
3.6.7.1 运送载体或存储载体
3.6.7.2 Toll样受体配体或激活剂
3.6.8 免疫方式
3.7 免疫治疗
3.7.1 免疫调节因子
3.7.2 抗体
3.7.3 细胞治疗

第二部分(3学时,教师:陈吉龙)
4、病毒感染细胞转化与癌变
4.1 病原微生物感染是否能导致细胞癌变
4.2 细胞转化与癌变的基本特性
4.3 病毒感染诱导细胞转化与癌变的研究历史回顾
4.4 诱导人类肿瘤发生的主要病毒
4.5 致瘤性RNA病毒介绍
4.6致瘤性DNA病毒介绍
4.7病毒感染诱导细胞转化与癌变的机理
4.7.1 细胞信号通路的异常调控与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
4.7.2 慢性炎症与免疫抑制
4.7.3 免疫缺陷
4.7.4 癌基因活化
4.7.5 遗传变异等

第三部分(3学时,教师:高光侠)
5、逆转录病毒
5.1逆转录病毒定义
5.2 病毒粒子结构
5.3 病毒基因组
5.4 病毒分类以及宿主
5.5 病毒受体识别、病毒侵入宿主细胞
5.6 病毒基因表达及基因组复制
5.7 病毒包装与释放
5.8 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及其机理

第四部分(3学时,教师:严景华)
6、冠状病毒
6.1冠状病毒概述
6.1.1 病毒分类
6.1.2 流行病学等
6.2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SARS-CoV)
6.3 病毒基因组结构,病毒的生命周期
6.3.1 病毒侵入
6.3.2 病毒在细胞内复制
6.3.3 病毒的释放
6.4 病毒急性感染与致病机制
6.5  I型囊膜病毒侵入的分子机制
6.6  II型囊膜病毒侵入的分子机制

第五部分(3学时,教师:孟颂东)
7、黄病毒(丙肝病毒,HCV)
7.1黄病毒简介
7.1.1黄病毒分类
7.1.2 代表性病毒
7.2黄病毒感染周期
7.2.1 黄病毒结构
7.2.2 黄病毒基因组
7.2.3 病毒结构蛋白与非结构蛋白组成
7.2.4 病毒复制过程
7.3 HCV基本特征
7.3.1 流行病学
7.3.2 病毒结构、结构蛋白与非结构蛋白
7.3.3 病毒基因组结构
7.4 HCV感染与复制过程
7.5 HCV感染
7.5.1 肝炎疾病进程
7.5.2 传染途径与预防
7.6 HCV感染免疫应答
7.6.1 天然免疫
7.6.2 细胞免疫
7.7 治疗药物
7.7.1 现有治疗药物
7.7.2 新型治疗手段
7.8 HCV与miR-122研究进展
7.8.1 microRNA与靶基因之间相互作用
7.8.2 miR-122对HCV RNA复制的作用机制探讨
7.8.3 HCV RNA对miR-122的调节
7.8.4 新型microRNA抗病毒药物靶点
7.8.5 展望

第六部分(3学时,教师:陈吉龙)
8、A型流感病毒
8.1正粘病毒科的概况介绍
8.2A型流感病毒的结构、成分和特性
8.3 A型流感病毒的遗传与变异
8.4 A型流感病毒的致病机理
8.5 低致病性与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介绍
8.5.1 H9N2
8.5.2 H5N1
8.5.3 H7N9
8.6A型流感病毒的检测技术/诊断方法
8.7新发突发流感病毒对人类社会与畜牧业的影响
8.7.1 2009H1N1
8.7.2  A型流感病毒的预防与控制

第七部分(3学时,教师:严景华)
9、 疱疹病毒
9.1疱疹病毒概述
9.1.1 病毒分类
9.1.2 流行病学
9.2人单纯性疱症病毒(HSV)
9.3病毒基因组结构
9.4病毒的生命周期
9.4.1 病毒侵入
9.4.2 病毒在细胞内复制
9.4.3 病毒的释放
9.5 病毒的潜伏感染机制
9.6III囊膜病毒侵入的分子机制

第八部分(3学时,教师:孟颂东)
10、肝炎病毒(乙肝病毒,HBV)
10.1肝炎病毒简介
10.1.1肝炎病毒分类
10.1.2 代表性病毒
10.2HBV
10.2.1 HBV的发现
10.2.2 病毒粒子特征
10.2.3 病毒基因组结构
10.2.4 病毒复制周期
102.5 病毒受体
10.3 慢性乙肝感染
10.3.1 乙肝大国“国病”
10.3.2 HBV感染疾病进程
10.3.3 慢性化机制
10.3.3.1 肝脏微环境
10.3.3.2 病毒因子
10.3.3.3 免疫负调控因子
10.4HBV预防
10.4.1 传染途径与预防策略
10.4.2 诊断
10.4.3 预防性疫苗
10.5 抗病毒药物
10.5.1 核苷(酸)类似物
10.5.2 乙肝治疗性疫苗
10.6HBV感染免疫
10.6.1 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机制
10.6.2 肝脏免疫病理损伤
10.7 HBV致癌
10.7.1 病毒因子(病毒DNA整合、HBs、HBx)
10.7.2 慢性炎症引起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
10.8 HBV与宿主互作的研究进展
10.8.1病毒HBs
10.8.2 HBx
10.8.3 病毒mRNA
10.8.4 宿主蛋白调节病毒复制
10.8.5  miRNA与病毒之间相互调节

第九部分:特邀讲座(3学时,教师:高福)
11、突发、新发病毒传染病讲座
11.1 流感病毒H7N9
11.2 中东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
(MERS-CoV)
11.3 非洲Ebola病毒
11.4. 其它新发传染病病毒

第十部分:特邀讲座(3学时,教师:方荣祥)
12、植物病毒讲座
Rice Yellow Stunt Rhabdovirus: a case study of molecular biology of plant viruses

第十一部分:(共5学时,分两次讲。教师:方荣祥)
	13、比较植物病毒学
	13.1 引言:植物病毒学的特色和优势
	13.2 病毒的结构和基因组
	13.3 病毒的移动和运输
	13.4 病毒的昆虫传播
	13.5 病毒与寄主的相互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病毒的感染周期、结构、基因组结构与感染周期;
(2)掌握几种典型、重要的人与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的一般特征及感染复制周期、预防策略等;
(3)宿主免疫防御机制、疫苗及抗病毒研究进展。
难点:
(1)病毒与宿主的之间的互作机制;
(2)病毒致病机制、遗传和变异
(3)病毒进化与新发、突发病毒;
学时分配与进度计划:
讲度计划	  教学内容	            学时	授课老师	职称
第一讲	病毒学概述、病毒表达与复制	     3	         孟颂东	        研究员
第二讲	病毒感染病理与进化、免疫应答与防治   3           孟颂东 	研究员
第三讲	病毒感染诱导细胞转化与癌变	     3	         陈吉龙	        研究员
第四讲	逆转录病毒及其与宿主作用机理	     3         	 高光侠 	研究员
第五讲	冠状病毒感染与致病机制	             3	         严景华 	研究员
第六讲	HCV结构组成、传染途径和防治策略      3	         孟颂东 	研究员
第七讲	流感病毒组成结构、遗传变异和预防控制 3	         陈吉龙 	研究员
第八讲	疱疹病毒的结构、复制与感染机制	     3	         严景华 	研究员
第九讲	乙肝病毒与肝癌、免疫调控与治疗策略   3	         孟颂东 	研究员
第十讲	特邀讲座:突发、新发病毒传染病讲座   3         	 高福   	院士
第十一讲植物病毒特邀讲座:Rice Yellow Stunt Rhabdovirus	3 方荣祥	院士
第十二讲比较植物病毒学:结构特征、传播与寄主作用	5 方荣祥	院士
	
考试(2学时)
教学方式:90 % 课堂授课 + 10 % 研讨/论文
考核方式:课后作业(40%)+ 考勤(10%)+ 课堂开卷考试(50%)

参考文献

授课时间: 星期二, 第5、6节
授课地点: 教2-419
授课周次: 2、3、4、5、6、7、8、9、10、11、12、13

授课时间: 星期四, 第5、6节
授课地点: 教2-419
授课周次: 2、3、4、5、6、7、8、9、10、11、12、13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大学

地址:北京市怀柔区雁栖湖东路1号 邮编:1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