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相关链接:

教室安排

课程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研究生教育 > 课程信息

化学反应工程  042M4002H

学期:2016-2017学年秋 | 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 | 任课教师:张广积等
课程编号: 042M4002H 课时: 50 学分: 3.0
课程属性: 专业核心课 主讲教师:张广积等
英文名称: 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为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学科基础课。本课程介绍化学反应工程学
的基础概念和研究范围,使学生掌握化学反应工程的基本方法。在清楚了解概念的物理化学和工程内涵的基础上,学生应学会灵活运用数学模型方法处理和解决反应工程问题。

预修课程

传递过程原理、高等工程数学

教 材

教材:毛在砂,陈家镛编著,《化学反应工程学基础》,科学出版社,北京,2004。

主要内容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化学计量学
转化率、收率和选择性;反应物系组成的计算;复杂反应体系的独立反应。
第三章 均相反应动力学
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式;反应动力学参数估值。
第四章 理想反应器
间歇反应器;活塞流反应槽;全混流反应器;多级式全混流反应器;复杂反应的收率和选择性;理想反应器的比较和组合;理想反应器的能量方程。
第五章 停留时间分布和非理想流动模型
停留时间分布;非理想流动模型;组合模型;反应转化率预测;流动模型参数估值;微观混合和宏观混合。
第六章 多相催化动力学
吸附速率和吸附平衡;理想表面的催化动力学模型;真实表面的催化动力学模型;动力学模型的判别与参数估计。
第七章 多相催化宏观动力学
多相催化反应的步骤及速率;气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扩散;等温催化剂的有效因子;非等温催化剂的有效因子;内扩散对反应宏观动力学的影响。
第八章 非催化气固相反应
一般模型;未反应收缩核模型;考虑固体结构的模型。
第九章 气液反应
气液反应过程;气液反应宏观动力学;气液反应器。
第十章 固定床催化反应器
反应器的主要类型;固定床绝热式催化反应器;连续换热式固定床催化反应器;固定床催化反应器的数学模型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难点
第二章 化学计量学	转化率、收率和选择性	复杂反应体系独立反应的求法
第三章 均相反应动力学	化学反应速率	复杂反应动力学
第四章 理想反应器	各种反应器的基本设计方程	复杂反应的收率和选择性
第五章 停留时间分布和非理想流动模型	停留时间分布、反应转化率的预测、反应流体的混合	非理想流动轴向扩散模型
第六章 多相催化动力学	多相催化动力学模型	
第七章 多相催化宏观动力学	多相催化反应的步骤及速率、内外扩散对反应过程的影响	非等温催化剂的有效因子、内扩散对复杂反应的影响
第八章 非催化气固相反应	气固非催化反应数学模型	
第九章 气液反应	气液反应过程和气液反应器	气液反应宏观动力学模型
第十章 固定床催化反应器	不同类型固定床催化反应器	固定床催化反应器的数学模型


采用平时布置课后作业,课堂讨论以及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考核。总成绩=作业(30%)+课堂讨论(20%)+期末(50%)


五、学时分配与进度计划 
课程总共40学时,学时分配如下:第一章(3学时),第二章(3学时),第三章(3学时),第四章(6学时),第五章(3学时),第六章(3学时),第七章(6学时),第八章(3学时),第九章(3学时),第十章(3学时),期末考试(3学时),另有1个学时安排课堂讨论。
授课从第2周开始到第15周结束,共14周,每次课程3学时。如遇节假日,授课时间另行调整。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朱炳辰,《化学反应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1993。
陈甘棠,《化学反应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1981。
弗罗门特,比肖夫,《反应器分析与设计》(中译本),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 1985。

授课时间: 星期五, 第5、6、7节
授课地点: 教2-106
授课周次: 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大学

地址:北京市怀柔区雁栖湖东路1号 邮编:1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