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相关链接:

教室安排

课程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研究生教育 > 课程信息

纳米分析前沿  041M6002H

学期:2016-2017学年秋 | 课程属性:专业研讨课 | 任课教师:王铁
课程编号: 041M6002H 课时: 21 学分: 1.0
课程属性: 专业研讨课 主讲教师:王铁
英文名称: Analytical Chemistry Frontier based on Nanotechnology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授课对象是来自物理、化学和材料多个学科的一年级研究生,教学目标将不仅仅是使学生泛泛掌握分析化学的概念、性能和基本原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追踪新材料、新技术在分析领域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培养学生学科交叉的思维和树立创新能力,最终结合自己相关专业领域,提出并解决科研问题,真正应用在自己今后学习和科研工作中。

预修课程

教 材

主要内容

三、讲授内容 
课程内容根据当前纳米分析技术的最新进展以及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重点讲述纳米分析技术的基础理论、表征手段、已经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应用。课程内容根据最新的研究进展不断更新和凝练,力求反应纳米分析技术的最新研究动向,提升学习和研究的专业高度。

第一节纳米光学探针
量子点  荧光上转换  聚集发光  化学发光
第二节纳米增强检测技术
拉曼增强  荧光增强  红外增强 
第三节纳米成像技术
质谱成像  荧光成像  核磁共振成像  红外成像  超高分辨成像
第四节重大疾病诊断技术
肿瘤检测  白血病检测  病毒检测  
第五节活体分析检测技术
代谢过程  神经传导  仿生传感 
第六节纳米生物毒理学
碳纳米材料毒理学  贵金属材料毒理学  尺寸效应毒理学
第七节新型功能纳米材料在检测中应用
压电效应  力学效应  界面效应  智能分子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纳米材料新颖性能的产生原理及应用价值
2.国际上的前沿进展,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五、学时分配与进度计划 
一次3个学时,一共七节课,共21学时

第一节纳米光学探针                           3课时
第二节纳米增强检测技术                       3课时
第三节纳米成像技术                           3课时
第四节重大疾病诊断技术                       3课时
第五节活体分析检测技术                       3课时
第六节纳米生物毒理学                         3课时
第七节新型功能纳米材料在检测中应用           3课时

参考文献

1、 英国杰弗里·厄津教授等人编著的《纳米生物技术:概念、应用和前景》,科学出版社,2014年。
2、 V.K.康纳教授等编著的《纳米传感器--物理化学和生物传感器》,科学出版社, 2014年。
3、 意大利斯卡奇教授编著的《DNA纳米技术:方法与操作》,科学出版社, 2014年。
4、 美国里维埃教授的《纳米毒理学》,科学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2009年
5、 美国布隆格司马教授主编的《表面等离激元纳米光子学》,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4年

授课时间: 星期三, 第5、6、7节
授课地点: 教2-121
授课周次: 12、13、14、15、16、17、18、19、20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大学

地址:北京市怀柔区雁栖湖东路1号 邮编:1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