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相关链接:

教室安排

课程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研究生教育 > 课程信息

粒子探测技术  021M1010H

学期:2016-2017学年秋 | 课程属性:一级学科核心课 | 任课教师:胡涛
课程编号: 021M1010H 课时: 50 学分: 3.0
课程属性: 一级学科核心课 主讲教师:胡涛
英文名称: The technology for particle detection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为物理学一级学科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研究生的专业核心课。主要培养相关领域研究生掌握射线探测技术和获取数据与分析数据的方法。了解当代粒子物理和核物理实验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具有开展相关学科科学研究工作和核技术应用研究的能力,要求熟练掌握粒子物理实验中常用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参数选择、结构设计和实验方法。从而使学生为从事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预修课程

原子核物理导论,量子力学

教 材

汪晓莲、李澄、邵明、陈宏芳著,《粒子探测技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合肥,2009。

主要内容

第一章	引论 (2学时)
基本粒子物理与物质相互作用简介
第二章	粒子探测的物理基础 (12学时,重点,难点)
粒子与辐射探测器总论 探测器的功能及其发展; 探测器的质量特征;探测器中的的物理机制(粒子与辐射:带电粒子、光子及强子与物质相互作用)
第三章	气体探测器 (8学时,重点)
气体探测原理:气体中的电子和离子;电离室;正比计数器; 多丝正比室;平面漂移室; 圆柱型漂移室;微阴极条感应室 ;时间投影室(TPC)等气体探测器介绍。 
第四章	半导体探测器 (4学时)
半导体探测器基础,半导体探测器的应用
第五章	闪烁探测器 (2学时)
闪烁探测器:闪烁探测器中的物理过程;
第六章	量能器 (4学时,重点)
电磁簇射量能器;强子量能器;量能器的标定与监测。
第七章	切伦科夫与穿越辐射探测器 (4学时)
切伦科夫与穿越辐射探测器原理及应用
第八章	粒子探测系统集成 (4学时,重点)
粒子探测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以及在多个领域的应用:高能物理中的探测器谱仪-北京谱仪BESIII;粒子与辐射探测器在医学,地质应用;空间科学和高能和物理中的应用。

教学手段与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

考核方式:
课堂闭卷测验结合期末闭卷考试

参考文献

1. k.Klieinknecht,Detectors for Particle Radiation,Dortmund,1986. 
2. F.Sauli,Principles of Operation of Multiwire Proportional and Drift Chambers,Geneva,1997.
3. W.Blum and L.Rolandi,Particle Detection with Drift Chambers,New York, 1993.
4. J. Beringer et al. (Particle Data Group), Phys. Rev. D86, 010001 (2012)

授课时间: 星期四, 第1、2、3节
授课地点: 教1-406
授课周次: 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大学

地址:北京市怀柔区雁栖湖东路1号 邮编:101408